数字工地
项目描述
项目概况:城发环境研发中心项目是以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慧管理为主要理念建设的研发中心及办公大楼,未来将满足企业研发应用展示培训会晤等需求,计划2024年建成入驻。目占地面积10.02亩,总建筑面积约56558m,项目总投资约6.3亿。建成后作为城发环境总部和在郑企业办公场所,集科技、低碳、环保于一体,打造“未来建筑”,建设成为高铁东广场绿色环保新地标。
区域位置:城发环境研发中心项目位于郑州东站东广场片区,项目位于郑州东站东广场片区佳苑路和动力北路交叉口距离郑州东站1.5公里,与东广场的综合地下管网联通,通行便利。
建筑面积:规划总建筑面积约56,558平方米,容积率4.72,其中地上10层建筑面积约33,405平方米,地下4层建筑面积约23,153平方米
承建单位:河南沃克曼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序号 |
分类 |
任务项 |
应用标准 |
1 |
生产管理 |
周计划上传 |
每周例会前上传周计划任务,要求覆盖下周所有工序,并指定责任人 |
2 |
周计划跟踪 |
每月任务按时完成率不低于70% |
|
3 |
质量管理 |
质量巡检 |
每日巡检上传问题不少于1条 |
每月问题按时整改率不低于70% |
|||
4 |
安全管理 |
安全巡检 |
1、每日巡检上传问题不少于1条 2、每月问题按时整改率不低于70% |
5 |
项目自检 |
每月组织专项检查不少于1次 |
|
6 |
风险辨识 |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识别,识别条目不少于30条,且不应有风险遗漏 |
|
7 |
隐患排查 |
根据风险辨识内容,给每条风险指定责任人和巡查时间,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巡视风险项,上传现场照片 |
|
8 |
技术管理 |
模型导入 |
将建好的模型导入技术管理系统 |
9 |
资料归档 |
将图纸、变更、方案等资料上传并归档,每周上传总数不少于3条 |
|
10 |
劳务管理 |
人员维护 |
负责工人实名制进场登记(入场安全教育、劳动合同、特殊工种持证)下发至工人进出场人脸识别 |
11 |
考勤收集 |
现场进出场规范管理、工人定期安全教育录入 |
|
12 |
硬件维护 |
定期检查现场视频监控硬件状态,如有损坏及时上报处理 |
1、全过程BIM
利用BIM将设计、施工、运维全寿命周期信息集成于三维模型的数据库中,从而有效控制施工进度和施工次序,提高项目整体经济效益的目的。实现建设前数字仿真,建设中数字孪生,建设后数字可追溯.
2、智慧工地平台
(1)以智慧管控为手段加快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建设统一的技术架构、统一的数据、统一业务与统一信息标准的一体化管控平台,结合BIM技术精益建造数据信息,从而对工程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有力加快施工进度、提升工程质量。
(2)通过对劳务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BIM+技术管理系统、等管理系统的应用,利用BIM+智慧工地平台使各个应用模块相互关联,达到对施工现场全方位的管理。为项目建设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
3、AI智能监控
视频监控同时结合AI,可通过电脑或手机远程查看项目实时画面,及时了解项目施工现状。自动识别安全隐患,包括未戴安全帽、未系安全带、明火烟雾等,识别结果会实时同步到平台,使管理人员可远程把控现场安全状况,可以一键自动生成整改通知,既降低人力成本,又提高了管理效能。
4、质量管理
以建立企业质量管理风控体系为目的,以重塑业务影响力为工作目标,运用科学技术与业务融合的轻量化移动管理为手段,将企业标准化制度落地,通过数据分析为企业管理改进提供方向依据,注重责任到人、注重效率提升、注重业务替代的一套企业质量管理解决方案。
5、安全管理
以追求零缺陷、零隐患、零伤害为目的,以企业“少出事、事合规”、项目“不出事、免责罚”为工作目标,运用科学技术与业务融合的创新管理为手段,从源头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彻底消除现场隐患,注重全员参与、注重现场实效、注重持续改善的一套企业安全管理落地方法。
6、生产管理
项目采用了三级计划管理体系(总-月-周)联动。每周会线上下发任务到各责任人,在生产周会上宣贯和签字确认,工长每天进行实际进度完成情况的更新,系统会自动反馈到月计划、总计划中,形成三级计划的自动联动,如果进场有偏差,系统可自动预警,方便管理人员及时安排进度纠偏措施。
7、技术管理
项目管理者可以随时看到项目方案及其报审情况,以及图纸变更管理和BIM技术应用成果,及时传递变更信息,确保变更内容在施工过程中落实;对于每项变更(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工作洽商、工作联系)的进展及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对项目所有的技术变更情况进行汇总。
结合BIM技术对施工工艺、创新工法等进行三维动画交底,并可以通过二维码形式进行现场张贴,手机端扫码可以随时随地查看。通过三维动画,更直观更清晰的了解到施工工艺全过程,提高交底效率及准确性。
8、劳务管理
项目工期紧,劳务人员成为生产的重要保障。项目采用硬件和软件结合,应用闸机、人脸识别、安全帽等多种设备,实现劳务人员考勤、劳务人员定位、劳务用工统计、安全教育及考核等,利用平台数据进行资源合理分配,保障工期。
门禁管理系统以劳务实名制为基础,以物联网+智能硬件为手段,分包队伍进场,组织入场教育后,持身份证以及劳务合同办理入场登记。通过手持设备登记人员信息,同时采集特殊工种证书和照片,保证人员信息准确,减轻一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对黑名单人员和年龄等不符合要求的人员,系统会自动拦截,降低项目的人员风险。
1、流程替代:质量安全管理流程已取代70%以上的传统的质量安全管理流程,质量安全管理效率大幅提高,问题关闭率达到80%以上。同时技术模块也实现了二维码线上交底,全部方案线上审批的。
2、减轻工作量:BIM+智慧工地平台通过线上作业解决了问题发起-整改-验收的全过程的记录问题,项目例会汇报时可直接从web端打开问题台账进行汇报,大幅提高整理会议资料等工工作效率。
3、一键导出报表:无论是质量安全报表或者劳务实名制考勤数据等各业务系统均能通过平台一键导出报表,耗时从原来的10分钟~30分钟缩短至2-3分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4、管理提效:借助BIM建模技术,减少图纸问题、解决图纸难题,减少返工。
BIM+智慧工地平台可视化管理,数据实现在线、及时、准确、全面。一线岗位作业人员工作效率与施工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得以提升,保证安全质量目标顺利实现。
5、创奖报优:智慧工地示范项目三星、广联达BIM应用标杆。
6、人才培养:为切实推广BIM+智慧工地落地,需要一个成熟的管理团队来控制项目全过程的信息化应用。
广联达团队为企业提供培训来满足整体项目的数字建造控制要求,提升人员平台化管理能力,从工作流、项目协同、资料等方面解决数据难追溯、分包单位多、工作协同难等问题。
根据企业、项目人员综合能力分层级、分部门、分岗位均有针对性地编制培训方案,以便满足各岗位需要。
小智问答
AR
实景展示
手机查看